中新網沈陽3月27日電 (李晛)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6日來到新松機器人和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開展座談交流,標志著2025年度民營企業職稱評審“直通車”全面提速。
據悉,沈陽市目前已有621名民企人才搭“直通車”破壁晉級,其中31.6%獲評高級職稱,科技企業人才占比達100%。
這場打破常規的評審改革始于三年前。沈陽市人社局聚焦“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創新推出“上門評審+云端答辯”服務模式,將評審現場搬進21家頭部企業車間,為新松機器人、三一重裝、芯源微、三生制藥等鏈主企業開通“評審專車”。通過“實績替代論文、貢獻等同資歷”的破冰政策,讓駐外工程師視頻答辯、技術骨干“一票晉級”成為現實。
沈陽創新職稱評審“直通車”服務,沈陽市人社局26日到新松機器人開展座談交流。(沈陽市人社局供圖)“連續三年直通車服務讓我們技術團隊戰斗力大幅提升!”新松機器人人才發展部負責人表示,沈陽市人社局推出的“隨時申報、一年多評”工作機制,使企業研發周期與人才評價無縫銜接。高新技術企業協會負責人特別點贊“政企協三方聯動”創新模式:人社部門送政策上門,協會搭建材料審核平臺,評審專家現場辦公,實現從申報到領證“零跑腿”。
“一些企業的技術人員,怕自己的學歷、論文和獎項不夠,擔心自己難以通過。但實際上現在評職稱,已經不再唯論文和唯獎項,而是更注重實際效益、實際貢獻。”沈陽市人社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特別是企業技術人員的專利成果、承擔項目、成果轉化、行業標準,以及對企業的貢獻,都是加分項,而且權重越來越大。
記者還從沈陽市人社局獲悉,這項改革已形成三大突破性機制。即評價標準革命:建立專利價值、成果轉化、經濟效益三維評價體系,企業推薦意見直接納入評審依據;服務模式創新:組建“移動評委會”,開展云端網絡答辯,服務企業駐外人才;產才深度融合:在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集群設立特別通道,重大技術攻關人才可破格申報。
據介紹,沈陽市人社局下步將繼續以職稱評審“直通車”服務為突破口,聚焦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通過政策松綁、服務創新、企業賦權等舉措,構建“貼近產業、精準高效”的職稱評價體系。2025年將實施“三專行動”,為頭部企業評審開專車、中小科技企業服務設專場、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建專線,目標培育200名產業急需的“新質工程師”,讓職稱評審真正成為激活創新力的“能量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