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4月25日電(潘雨潔)25日,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向社會公眾發布《青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2020年-2024年)》(以下簡稱:白皮書)。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潘雨潔攝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據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全省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008件,其中民事案件占比達96.07%,民事案件審限內結案率為93.58%。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宋忠義介紹,民事案件以侵害商標權糾紛,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和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以及商標權屬、侵權糾紛為主,“其中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占比高,網絡成為侵權高發地。”
此外,青海省知識產權案件所涉領域相對集中在酒水、服裝鞋帽、文娛、餐飲、電子產品等;較為集中地發生在西寧、海東和海西地區。
五年來,青海法院全面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累計判賠金額達3894824元;嚴厲打擊侵犯假冒注冊商標等違法犯罪行為,注重從政策導向、法理闡釋上引導權利人理性維權;健全多元調解機制,全省法院審結一審民事案件1783件,其中調解撤訴1420件,占比79.64%。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連續五年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向社會發布66起知識產權糾紛多發領域的典型案例,引導公眾優選維權路徑,守住行為邊界;基層法院成立知識產權巡回審判站,以“小案件”詮釋法治“大道理”,厚植公眾尊重創新、保護創新理念,暢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
五年來,青海法院積極運用救濟手段,顯著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高質量”受到“嚴保護”;把握案件審判特點,充分發揮制度效能,在確保公正前提下提質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