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柞水縣鳳凰鎮桃園村周家垣街道,有一位出了名的好兒媳詹詩青。她十二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癱瘓婆婆,為婆婆梳頭洗臉、喂水喂飯,端屎倒尿,任勞任怨,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久病床前有孝媳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伺候病人,特別是不能自理、癱瘓在床的病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能堅持一兩年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堅持十幾年,的確需要很大毅力和心血。如果做這件事的是一個兒媳,能用十幾年的精力,把癱瘓的婆婆照料得細致入微,那么,這個兒媳所付出的,一定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詹詩青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兒媳。
詹詩青2001年嫁到鳳凰鎮桃園村。婚后夫妻二人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好日子沒過兩年,2003年臘月,66歲的婆婆魯慶洲因高血壓導致半身不遂,癱瘓不起。婆婆雖然有三子三女,長子夫婦在山東淄博市工作,次子夫婦和三子經常在外打工,三個女兒都已出嫁。照看伺候年邁公婆的重擔,就落在24歲的小兒媳詹詩青身上,這對詹詩青來說,既是挑戰又是考驗。她辭掉了不錯的工作,在家專職侍奉老人。
帶著婆母回娘家
婆婆大小便失禁,她隨時為老人擦洗干凈,還做了許多條小尿布備換。她天天為婆婆洗臉梳頭、倒屎倒尿、擦洗身子,抽空與婆婆聊天,并為婆婆按摩身體。就這樣,詹詩青在婆婆床前一守就是十幾年。夏天,每日晚上睡前為婆母擦洗身子;冬天,用暖壺早早的為婆母暖熱被窩,進“九”了干脆與婆婆同睡一床,為婆婆暖腳、揉腿。有人提議說,你給她鋪上電熱毯嘛!她說要不得,時間長了人的皮膚干燥發癢。年輕人都愛瞌睡,詹詩青要不停地經管婆婆,整夜整夜睡不成一個安穩覺。
為了伺候好婆婆,詹詩青購置了一輛輪椅,她經常用輪椅推著婆上鳳鎮街看病打針,或者推著到處看看,陪婆婆散心,逗婆婆開心。每逢節日或娘家有事,她都會推著婆婆回娘家。
婆媳同吃一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