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在陜南移民搬遷工作中,同步解決搬遷戶就業問題,形成群眾圍繞產業而聚居,服務圍繞搬遷而跟進的新格局。
發揮優勢,建農業園區。結合區域主導產業,鎮安縣建設萬畝烤煙、茶葉、魔芋、蔬菜產業園,借助達仁、云蓋寺、東川等2萬畝茶葉基地建設,帶動周邊6個搬遷點1500多人就業。在永樂、高峰等大型搬遷點配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在鐵廠、米糧等搬遷點配建設施蔬菜大棚,采取租售并舉的方式讓搬遷群眾經營,全縣有2000多戶實現了居家就業。依托“安業清真”餐飲品牌的帶動,加快西口、茅坪等10個4000只白山羊、5個1000頭肉牛基地建設。
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在集中移民安置點策劃龍頭企業項目,對全縣300戶以上的安置點配建產業園區8個,招商引資11.8億元,引進企業20多家,帶動搬遷群眾就近就業2100多人。加快午峪工業集中區建設,扶持百盛3200緒繅絲廠、五味子醋、華美油脂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帶動群眾就業近2000人。通過招商引進了翰鼎石材項目,建成文家廟花崗巖產業園和冷水河大理石工業園區,近千名搬遷群眾脫離農業,成為石材產業工人。
依托集鎮,建商業街區。緊緊圍繞中心村、集鎮優勢,借助搬遷帶來的人口聚集效應,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讓20多個搬遷小區成為當地商貿最活躍的集市。按照“樓上住房、樓下商鋪”的思路,在云蓋寺鎮花園千戶移民社區、回龍幸福里、鐵廠鎮和諧、永樂鎮栗園等15個安置點,一樓建設商業街或商鋪,扶持搬遷戶發展農家超市、農家樂、商貿等產業,實現了離土不離鄉的安居夢。
圍繞旅游,建三產園區。積極開發建設木王山、塔云山、北陽山等5大旅游景區。啟動了磨石溝、冷水河等流域移民搬遷與美麗鄉村融合發展實驗區建設,把移民搬遷點作為景區來建設,已改造提升農家樂(農家客棧)150戶、分布式農家酒店30家,讓搬遷戶直接轉向三產服務。大力發展“美云秦繡”,該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工作室+刺繡戶”的運作模式,在100戶安置點成立合作社,引導全縣6000余名婦女掌握刺繡技術,使刺繡產品實現年產值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