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道  »  高信  »  延伸閱讀

《魯迅作品木刻插圖選》編選前言

2011-08-23 15:45:28

  前段時間,當我打開30余年來陸續收藏的一批有關魯迅的繪畫資料,著手編選《魯迅木刻形象百圖》的時候,心中不禁悵然:歲月真是無情。60年代我剛進入青年時期,一說起30年代,覺得已是恍若隔世了;現在,我進入壯年時期,想起60年代,一切卻宛如昨日,其實也已有整整30年。是的,30年,在歷史長河中算不得什么,但對于一個人,卻不算太短。至于30年間的文獻,湮沒得也真快,何況又經過那場“文化大革命”,“更壽于金石”的紙墨也難逃劫難。比如說這些美術資料,就頗有一些報刊紙張發黃變脆,不能久翻;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木刻作品,當時曾引起過注意,但時過境遷,無由再版,漸漸被人所遺忘,對于今天的青年畫家和青年讀者,更是陌生得很了。我之所以編選《魯迅木刻形象百圖》,當然是旨在向讀者提供學習魯迅精神的形象材料,同時,也有昔為今用的想法在內。平心而論,時間雖然過去了幾十年,當年一些表現魯迅的木刻作品,仍然有許多值得借鑒學習之處。藝術傳統決不像市面上的服飾那樣朝興夕衰,它是不能割斷的,只能繼承,改造,以求發展。再說這一本《魯迅作品木刻插圖選》吧,在編選《百圖》之時已經有了念頭。當《百圖》很快被出版社所接受,而那一大包資料又尚在案頭,我就索性放下手頭的其他工作,一鼓作氣地遴選、剪貼、復印、編排,用了5天時間,總算編選竣工。檢閱下來,也有100多幅,作品時間跨度50多年。作者囊括30余位,老中青年木刻家皆備,且有一批外國木刻家50年代為魯迅作品所插之圖。就魯迅作品而論,尤以《阿Q正傳》、《狂人日記》木刻插圖最多,成冊出版的就有劉峴、劉建庵、丁聰、趙延年、張懷江等五位的專集,所收插圖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爭奇斗妍,各擅勝場,讀者約略對比,皆可領會個中風采。讀者不難從魯迅作品插圖這個小小的窗口,窺見中國新興的木刻藝術從幼稚到成熟的演進軌跡。魯迅曾有言:短篇小說的功能在于“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用數頃刻,遂知種種作風,種種作者,種種所寫的人和物和事狀,所得也頗不少的”。這本插圖,能否在中國新興版畫史上略盡短篇小說這樣的任務呢?我看是可以的吧。這當然足令編選者引以為慰!

  文學作品的插圖,在中國,是古已有之,謂之曰“繡像”或“繡梓”。而且確有相當輝煌的成績,盡管它同今天的插圖大異其趣。隨著印刷術的“西風東漸”,版畫衰微,插圖亦隨之衰微。到30年代初,魯迅首倡新興木刻運動,木刻插圖應運而生成為歷史的必然:先由木刻插圖開路,后邊是漸次而起的其他形式的插圖大軍。半個世紀以來,文學作品的插圖蔚為大觀,源頭就在30年代初期的新興木刻運動,而魯迅就是木刻運動和新的插圖藝術的開拓者和導師。

  魯迅說:“插圖不但有趣,且亦有益。”魯迅還說:“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種宣傳畫。”他語重心長地寄希望于青年木刻家“看重并努力于連環圖畫和書報的插圖”,他肯定地說:“對于這,大眾是要看的,大眾是感激的!”

  插圖既然是一門獨具個性的藝術,是既依附于文字又相對獨立于文字的藝術,它就要求創作者的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執著刻苦的創造精神。魯迅曾中肯地指出:中國繪畫中,宋以來的“寫意”,流風余韻常見于青年木刻家的作品,“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圓,一畫是鳥,不知是鷹是燕,競尚高簡,變成空虛”,這是不可取的。有的青年木刻家,食洋不化,“喜看‘未來派’‘立方派’作品,而不肯正正經經地畫……人面必斜,臉色多綠”。更有“喜歡介紹歐洲19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于胡為,于是畸形怪相,遂彌漫于畫苑。而別一派,則以為凡革命藝術,都應該大刀闊斧,亂砍亂劈,兇眼睛,大拳頭”。魯迅認為,外國的繪畫理論和作品,中國傳統的繪畫理論和作品,都可以學習和借鑒,是謂“拿來主義”。但“拿來”之后,是全盤照搬,還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卻大有講究。魯迅是主張后者的,因而,即以提倡插圖藝術而論,他與鄭振鐸重印過《十竹齋箋譜》、《北平箋譜》,介紹過《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一個人的受難》和《死魂靈百圖》等。他的良苦用心只是:“采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是一條路;擇取中國遺產,融合新機,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也是一條路。”這里我們不妨以當年的木刻青年劉峴為例,來窺探魯迅對插圖藝術的扶掖、指導和嚴格的要求。劉峴,是新興木刻運動第一批戰士之一,也是最早為魯迅小說作木刻插圖的少數木刻家之一。1934年,19歲的劉峴相繼創作了《吶喊之圖》、《孔乙己之圖》、《風波之圖》、《阿Q正傳畫集》、《野草》插圖等,每有新作設想,皆寄請魯迅指導。《吶喊之圖》,將《吶喊》中每篇小說的主要人物都畫在一起,準備刻成大幅木刻畫,魯迅看過草圖后指出:“《吶喊》之圖首頁第一張,如來信所說,當然可以,不過那是‘象征’了,知識分子是看不懂的,尺寸不也太大嗎?”“太大”不便插入書中;“象征”而不能讓人看懂,就取消了插圖的本來意義。但對其中的《明天》中何小仙的形象很是滿意:“陳蓮河(紹興名醫何廉臣的倒讀諧音,即何小仙)是儒醫,是一個頗為闊綽的大夫,自然開起藥方總是帶老花鏡的。”何小仙開藥方帶老花鏡,小說中并沒有寫到,劉峴插圖根據小說大膽又合理地創造而不拘泥,自然是值得贊賞的。《孔乙己之圖》,魯迅認為“是好的,尤其是許多顏面的表情,刻的不壞。”但由于劉峴生在北方,對南方社會生活不甚熟悉,插圖背景上出現了只有北方才有的騾車,這是與小說本身提供的地方特點不符的,所以,魯迅委婉地說:“例如騾車,我們那里就沒有,但這也只能如此,而且使我知道假使孔乙己生在北方,也是這樣一個環境。”對于《阿Q正傳畫集》,魯迅則很坦率地指出:“阿Q的像,在我的心目中流氓氣還要少一點,在我們那里有這么兇相的人物,就可以吃閑飯,不必給人家做工了,趙太爺可如此。”顯然,插圖中的阿Q與魯迅筆下的阿Q大相徑庭。這也難怪,19歲的劉峴,是不可能對魯迅的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對作品提供的背景,也相當陌生,再加上難免一般初學者的急于求成的心理,插圖創作未免粗糙和幼稚。但由此可看到,魯迅對新起步的木刻插圖藝術的熱心扶持與嚴格要求,也正因為如此,魯迅對域外插圖范本,總是不遺余力地加以推薦和介紹。《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死魂靈百圖》之外,且看他為《〈母親〉木刻十四幅》寫的一則介紹文字:“這十四幅圖,是裝飾著近年的新印本的。刻者亞歷克舍夫,是一個才三十多歲的青年,雖然技術還未能說十分純熟,然而生動,有力,活現了全書的神采。便是沒有讀過小說的人,不也在這里看見了黑暗的政治和奮斗的大眾嗎?”寥寥數語,又一次表明他對插圖藝術的基本要求。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欧美日韩三级|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暖暖日本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国产人妖另类在线二区| 青青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成人综合网| 不用付费的黄色软件|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手机在线视频放线视频| 911亚洲精品| 大豆网52dun怪汉网如如|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九九久久久久午夜精选|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 亚洲第一区se|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 久久午夜福利电影| 欧美xxxxx性喷潮|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爱搞视频首页在线|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男男|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91精品免费看| 女人被免费视频网站| 一级日本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4hu永久影院在线四虎| 欧美性猛交xxx黑人猛交|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