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監測隱患點
一次特大的山體滑坡,往往會引發次生災害,為了確保現場參與處置滑坡體的武警戰士的人身安全,武警黃金第五支隊挑起了防范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排查的任務。
8月15日中午,中隊長李輝帶領5個士兵配合陜西測繪局技術人員,在滑坡體周圍及時布設監測點。50多歲的原總工程師、老黨員楊栓海臨近退休,但聽說要到不穩定的懸崖上作業,就親自帶隊上山。“必要監測點布設不好,就影響滑坡體的監測,造成次生災害給救援官兵和干部帶來傷害的話,我們就成了罪人,所以監測工作絲毫不能馬虎。”李輝介紹說,當時要經過一個潮濕的陰溝,里面全是滑泥,要找地裂縫,幾乎要在垂直的懸崖上開展工作。他們只好爬上山頂,把士兵用繩索降到半空,砍伐樹木、雜草,快結束時,地裂縫檢測儀就發現他們所作業的山體活動活躍,指揮部臨時決定緊急撤離。當時通訊不暢,下面的戰友著急得大聲吶喊,才及時放棄設備撤離到安全區。
“就這一個必要監測點,我們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戰士郭金梟讓胡蜂蟄了,新聞報道員雒海中暑了,在荊棘林里穿梭,戰士個個都掛了彩。”李輝說,選擇好一布設監測點,就能實時傳回準確監測信息,確保搶險救援官兵的生命安全。正由于他們布設的監測點準確無誤,連續幾天及時地發現了山體位移已達到9厘米,為指揮部科學、安全、有序安排搶險救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技術工程師郭來作為家里長孫,父母多病,面對從小帶他長大的奶奶去世,也只能忍痛工作,堅守一線。
武警黃金支隊配合國測一大隊以及國省專家,對滑坡體周邊7.68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了次生災害排查,共發現地質災害點24個,設置了9個觀測監測點,實行24小時監測預警,及時指導33戶受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撤離到安全區。
8天8夜的搜救中,省軍區戚智學副司令員、省武警總隊王春新司令員始終堅持與廣大官兵一道,深入災區一線,現場指揮,不分晝夜搶險救災。廣大武警、消防官兵以及駐陜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爭分奪秒、頑強奮戰,用橄欖綠為災區人民群眾織牢織緊了一道強有力的抗災防災大網,為災區注入了無比強大的戰勝災害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