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彭大偉)針對今年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出現“雙降”局面,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司副巡視員黃國華23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外貿進出口仍運行在一個基本合理的區間,今后外貿發展面臨著四大機遇和四大挑戰。
中國官方本月接連出臺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意見、措施,5月15日,國務院公布《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中國海關總署亦于23日出臺20條配套措施,并在其官網舉辦在線訪談,解讀當前外貿形勢與20條配套措施。黃國華是在當天的訪談中作出上述表示的。
黃國華表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正處于增速換擋期,已從高速增長區間回落到中低速增長區間,今后中國外貿發展將面臨四大機遇和四大挑戰,分別可以用“促穩貶升”、“轉弱回調”來概括。
從面臨的機遇來看,“促”指官方出臺促進外貿穩增長的系列措施,企業信心增強。根據海關總署對近2000家外貿出口企業的月度跟蹤調查,4月份企業出口信心指數為49.6,是自2012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
“穩”指世界主要經濟體復蘇回穩。4月份歐元區Markit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從3月份的53.1升至54,創2011年5月來新高。4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為55.4,制造業活動仍在擴張。
“貶”指人民幣匯率持續多年升值后近期有所貶值,呈現雙向波動的態勢。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利出口。
“升”指質量效益提升。近年來,中國外貿在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擴潛力、提升綜合競爭力方面都有一定進展。據測算,2013年,中國外貿發展質量指數為65.7,較2012年提升3.6。
不過,黃國華亦表示,中國外貿進出口同時面臨著“轉弱回調”四項挑戰:制造業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轉移加快;人工等生產要素成本提升削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競爭力;一些發達國家部分制造業回流國內,對外投資降溫;中國國內調結構、轉方式、壓產能,對部分大宗商品需求減弱,價格調整。
黃國華表示,隨著基數因素的減弱,再加上近期國務院和各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增長的措施逐漸得到落實,中國進出口將恢復增長,進入到一個比較平穩的溫和增長階段。今年4月,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9,在上月環比提升0.4的基礎上再次提升0.2,這也預示5月中國外貿出口形勢將繼續好轉。
但他同時強調,綜合來看,要完成全年7.5%的目標,需要中國付出更多艱苦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