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月27日電(記者 白林) 從推出“百場兒童劇進校園”到“河北梆子小分隊下基層”,再到構建“10分鐘文化圈”,河北省近年來堅持文化惠民,努力變“送文化”為“種文化”,讓群眾生活因文藝滋養而豐富多彩。
兒童劇、民樂進校園:強化兒童文藝啟蒙
沒有絢爛的舞臺,沒有華麗的舞美,更沒有舒適的后臺,有的是一輛流動舞臺車,一輛道具運輸車以及一輛金龍客車。“百場兒童劇進校園”活動自2011年啟動,4年來共演出400多場,惠及80多萬少年兒童。其中,農村、偏遠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兒童及特殊兒童占一半以上。
“兒童劇的市場看似很大,但能走進劇場看戲的孩子很少。河北兒童戲劇堅持公益性,讓兒童戲劇成為孩子的精神快樂之源。”河北省話劇院院長黃平安 說,針對不同年齡段欣賞口味,劇目有《三只小豬》《白雪公主》《芭比娃娃歷險記》《我們的D大調卡農》等,傳遞勇敢、善良、不畏艱難等精神品質。
同時,文藝工作者創新形式,讓民族樂器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2014年11月6日,在石家莊市裕東小學操場臨時搭起的舞臺上,河北省歌舞劇院演 藝有限公司民族樂團的演奏家王建平用葫蘆絲演奏了時下流行的《小蘋果》。這令現場的近2000名師生跟著音樂節拍高興地跳了起來。
“這是我們民樂團第一次走進校園,聽慣了流行歌曲的孩子們能不能接受,起初我們心里真沒底。為此,我們加入流行元素,增加互動環節。”省歌舞劇 院演藝有限公司負責人郭玉紅說,“實踐證明,我們用葫蘆絲、揚琴等民族樂器表現孩子熟知的流行歌曲,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吸引了一些孩子對民族 樂器文化產生興趣。”
文藝小分隊下基層:老家門口看大戲
由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創排,學院戲劇系主任、“梅花獎”得主彭蕙蘅領銜主演的新編原創河北梆子《孟姜女》近日在邢臺冶金俱樂部大劇場上演。當地鋼 鐵工人、環衛工人、孤寡老人等近5000名群眾觀看了精彩的演出。“好久沒有這樣近距離地欣賞河北梆子了,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免費看到這么精彩的大 戲。”
彭蕙蘅說,作為一支文藝小分隊,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先后走進邢臺、邯鄲、保定、滄州等近10個設區市進行巡演,已演出河北梆子及各類綜藝晚會近百場。為了看演出,許多河北梆子戲迷驅車數百里專程前往。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多年沒有走出大山的村民把戲臺圍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