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宮頸癌疫苗在內地上市仍無期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宮頸癌疫苗之所以如此受關注,緣于宮頸癌超強的殺傷力。宮頸癌有著一個響當當的名號——“女性第二殺手”,僅次于乳腺癌。
由于宮頸癌疫苗尚未在內地上市,不少女性朋友更專程到香港、澳門等地接種。專家提醒,目前宮頸癌疫苗主要針對最常見的兩種HPV病毒:HPV16、HPV18所引發的宮頸癌,對其他類型HPV病毒感染的保護力很弱,注射疫苗后只能減少患宮頸癌的機會,并不能100%預防宮頸癌。
宮頸癌發病率逐年增高
宮頸癌主要由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亦稱疣病毒)引起,其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位列第二,梅艷芳、李媛媛等諸多明星均因宮頸癌香消玉殞。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披露的部分《2013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宮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輕化趨勢,我國每年約有15萬新發宮頸癌病例,約占全球患者總數的1/3,近8萬婦女因此死去。
據解放軍458醫院婦產科主任萬蘭介紹,從宮頸癌前病變到宮頸癌的自然演變一般需要5-10年時間,在此階段中,絕大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出現癥狀時多數已到晚期。一旦成癌,尤其到晚期,它的發展速度極快,還會經淋巴、血管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萬蘭指出,以往宮頸癌在40至50歲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但現在已經擴展到了各個年齡段。“女性只要有過性生活,就有可能感染HPV病毒,就有可能得宮頸癌。而從感染HPV病毒到轉變為宮頸癌,一般都會有5至10年的間隔期。”
“在癌前病變階段,積極治療基本上可以達到100%的治愈率,但宮頸癌一旦到了晚期,死亡率幾乎就是100%。”萬蘭表示,若已經發展為宮頸癌,在早期癌細胞沒有轉移到骨盆時,可選擇廣泛子宮切除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若到晚期癌細胞轉移了,就只能通過放、化療的手段來延長生存期。
值得提醒的是,宮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有些患者會出現陰道接觸性出血(性生活、婦科檢查后出血),或者出現陰道排液增多,并呈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陰道接觸性出血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宮頸病變的表現,可能是宮頸癌,但也有可能是宮頸息肉等疾病,若出現這類癥狀要及時就醫,由醫師判斷病因。”萬蘭提醒道,最重要的發現病變的手段仍是定期婦檢。
而據《南方周末》報道,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研究所的王少明博士在《Vaccine》發表的論文顯示,若未來我國HPV疫苗項目的接種對象為9-15歲女孩,2006年至2012年7年HPV疫苗的免疫接種延遲,可能造成我國5900萬女孩錯失接種良機。若這部分女孩未來不接受篩查等其他干預措施,她們中將出現38萬的宮頸癌新發病例和21萬宮頸癌死亡病例。
宮頸癌疫苗進入內地遙遙無期
目前,醫學界已經明確人乳頭瘤病毒(英文縮寫HPV)是女性宮頸癌的主要病因。2006年,默沙東公司研發出全球第一個HPV疫苗“佳達修”(Gardasil),這款四價疫苗防治HPV16、18、6、11型病毒。隨后,葛蘭素史克也生產了二價疫苗“卉妍康”(Cervarix),針對HPV16和HPV18。
2006年6月,佳達修最早在美國、墨西哥等國家獲批上市。截至2014年2月,該疫苗已在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包括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中國的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接種超過1.44億劑次。但在中國內地,宮頸癌疫苗目前還處在臨床實驗階段,暫未獲批。
據記者了解,根據中國《藥品進口管理辦法》,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慮,進口疫苗必須在國內重新開展臨床試驗,獲得中國藥監局下發的《進口藥品注冊證》后才可以上市。來自默沙東公司的消息顯示,2013年,默沙東將佳達修臨床實驗數據交到了國家食藥總局進行審批,目前正在等其批準。
宮頸癌疫苗之所以遲遲未能在內地上市,緣于企業提供的申報資料中缺乏翔實的臨床三期數據。據了解,默沙東的臨床試驗人群為3000人,葛蘭素史克為6000人,按現有標準,兩家企業樣本量、重度感染的指標都絕對不夠。國家食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已要求補充完整數據后才能進行申報。
據媒體報道,早在2002年至2005年期間,默沙東和葛蘭素史克就在臺灣等亞洲地區進行過大規模臨床試驗,FDA結果證明疫苗有效,大部分國家均采納了該結論,但中國大陸并不承認FDA的審批結果。據了解,考慮到東西方人種有所差別,疾控部門目前也在對進口疫苗進行人種臨床試驗,臨床試驗點分設在北京、廣東、浙江的四家醫院,其中廣東的試驗點設在廣州番禺,于2009年3月開始試驗。
針對宮頸癌疫苗遲遲未能在內地上市這一問題,有專家認為既然有了國際標準和試驗結果,就應該可以上市。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疫苗屬于高風險藥品,確實需要考慮到本國人種、用藥習慣及對藥品風險的承受程度等本土化因素。
赴香港打疫苗潮興起
由于宮頸癌疫苗尚未在內地上市,不少女性朋友更專程到香港、澳門等地接種。有去打過疫苗的師奶還熱心整理出一套“赴港打宮頸癌疫苗攻略”,寫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需要注意的事項,網友贊評如潮。
“我身邊的大多數女性朋友都接種了宮頸癌疫苗。”在廣州工作的伍小姐對記者表示,因為自己是香港人,因此經常會被朋友問到宮頸癌疫苗的事情,并要她推薦接種的醫院。“在香港,政府鼓勵市民從小學就開始打宮頸癌疫苗,并給予學生資助。”
有去打過的網友曬出了賬單:宮頸癌疫苗一共分3針注射,每針要1200元人民幣,三針共3600元。據了解,組團去打疫苗的多數是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醫護人員由于疾病預防的意識較高,也是其中的積極分子。此外,還有一些有家族病史的人。在此風潮引領下,有些人拖兒帶女去香港打疫苗。
不過,專家表示,國外70%宮頸癌患者為HPV16、HPV18病毒感染,因此疫苗也是主要針對這兩類病毒。而從中國HPV流行狀況的調查數據來看,HPV多亞型重復感染的情況很常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合作進行的HPV研究顯示,在高危人群中HPV16、HPV58和HPV52是最常見的型別,而不像歐美等發達國家那樣HPV18最多見。目前,香港用的正是這類疫苗,這意味著,內地居民即使接種了,可能沒有歐美人效果那么好。
國際上普遍認定,HPV疫苗對9-45歲的女性都有預防效果,如果女性能在首次性行為之前注射HPV疫苗,會降低90%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發生率。針對宮頸癌疫苗的接種年齡,香港衛生署于2010年將四價疫苗的適用年齡由9-25歲放寬至9-45歲。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能獲得HPV疫苗保護的人群年齡為9-26歲,而最適宜接種的年齡為11-12歲。
有研究顯示,宮頸癌疫苗的保護效果隨著接種人群年齡的增長而急速下降,因此,女性在初潮前后接種效果最佳。對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副教授陳志遼表示,中國女孩子在9-17歲期間接種比較好,這時候一般沒有感染HPV病毒,比較有效;男孩子也可以打宮頸癌疫苗,因為可以預防由HPV病毒引發的尖銳濕疣等。
但陳志遼同時表示,接種宮頸癌疫苗并沒有年齡上限。此前,有一種說法,稱已經有性生活的人接種了沒有效果。陳志遼認為,其實并非如此,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有過性生活的人感染HPV的幾率更大,而一旦感染上了,再去打疫苗效果就不大了。
■鏈接疫苗不能預防所有HPV病毒
據了解,99%的宮頸癌都跟HPV感染相關,當感染了HPV,多數情況下,自身免疫會默默地把病毒清除干凈,但當抵抗力下降,免疫系統出現漏洞時,HPV就會引發宮頸癌等疾病。目前研制成功的兩款宮頸癌疫苗,分別為默沙東公司生產的佳達修以及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卉妍康。前者為四價苗,針對HPV6、HPV11、HPV16、HPV18四種病毒,用得較多;后者為二價苗,針對HPV16、HPV18病毒。
“壞人分好多種,有的不殺人,有的殺人越貨。在HPV病毒里面,HPV16、HPV18就屬于殺人越貨的角色。”陳志遼表示,HPV的種類有100多種,和宮頸癌直接相關的至少有十多種。雖然高危型的HPV16和HPV18導致的宮頸癌占到HPV感染相關宮頸癌的70%,但其他高危型HPV導致的30%宮頸癌則不在這兩種疫苗的預防范圍內。
“宮頸癌疫苗不是‘萬能藥’,只能預防70%的HPV病毒。”據陳志遼介紹,注射宮頸癌疫苗后可以激活體內的免疫系統,當以后遭遇HPV時,體內的免疫系統可以殺滅HPV。但由于不能預防所有的HPV病毒,因此即使打了宮頸癌疫苗,并不意味就能保證不會得宮頸癌。
萬蘭表示,宮頸癌有國際公認的成熟檢查方式——液基細胞學檢測(TCT)以及HPV病毒檢測,將兩種體檢方式相結合,宮頸癌癌前病變的檢出率達90%以上。這就意味著,若能在宮頸癌前病變的輕度和中度階段發現,局部治療,宮頸癌甚至可以達到100%的治愈率。
至于何時開始檢查,有不同說法,因為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均有可能得宮頸癌。萬蘭建議,如果經濟條件允許,25歲以后,婦科檢查可同時做HPV和TCT檢查。前者能查出是否有致病原因,后者能說明細胞是否有變化,即癌前病變。如果家庭條件一般,也可以至少每隔三年做一次HPV,檢出陽性后,再做TCT檢查;如果既做TCT又做HPV,且兩項指標都正常,則可以每隔5年檢查一次,直到70歲。
宮頸炎會不會發展成宮頸癌?
■釋疑
宮頸炎與宮頸癌,僅一字之差,不少患宮頸炎的病友都有這樣一個疑惑:宮頸炎會不會發展成宮頸癌呢?
據專家介紹,宮頸癌的發生與一種特定的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有關,持續的HPV感染導致宮頸上皮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醫學上稱之為癌前病變,不治療就有可能會發展成宮頸癌,這個過程平均為8-10年的時間。而非HPV感染所引起的宮頸炎,如衣原體、淋球菌引起的宮頸炎不會發展成宮頸癌。
專家指出,過早性生活、有多個性伴侶、有多次流產或分娩史、有性傳播疾病等人群更容易感染HPV病毒,建議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篩查項目包括: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測)、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R-HPV-DNA)檢測(簡稱HPV檢查)、陰道鏡檢測等。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通訊員 吳燕玲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