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林場,發展核桃、油茶等經濟林木,并利用林下空間種植香菇、黑木耳、藥材等經濟作物,成為當下咱們農民致富的‘星光大道’。”7月30日,說起“致富經”,商南縣富水鎮謝家店村七組農民張恩德向記者侃侃而談。
商南縣從發展循環農業,盤活綠色空間的角度出發,多措并舉鼓勵農民種植油茶、核桃、速生楊、油用牡丹、木本中藥材等特色經濟林木,堅持“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群眾依靠發展特色林木產業發家致富。縣上充分利用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林木產業大戶的致富經驗,通過技術收入對比,激發群眾發展特色林業的熱情。同時,依托新型農民培訓學校和實踐教學基地,圍繞林業經濟發展,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活動,相繼舉辦林業實用技術培訓班20期,發放技術資料1.5萬余份,培訓農民3980人次,制發科普光盤300余盤(套),全面提升了群眾種植經濟林木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該縣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經濟林木產業發展,對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基地,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大大提高了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今年上半年,商南縣先后建成了十里坪鎮核桃坪村2000畝核桃采摘觀光園、趙川至十里坪萬畝連翹基地、青山鎮花園村至馬蹄店村千畝牡丹產業觀賞園、富水鎮松樹溝7公里良種核桃產業經濟帶、試馬鎮紅廟村千畝油茶良種示范基地、城關鎮瓜山村牡丹產業示范園、過風樓鎮萬畝速生楊等一批集中連片、規模大、質量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特色經濟林示范工程。全縣新發展核桃基地1萬畝、油茶基地0.3萬畝、連翹基地2.1萬畝、速生楊基地0.7萬畝、其他經濟林0.51萬畝,嫁接改造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木2.57萬畝,建成經濟林標準園31萬畝。
為了推進林業經濟長足發展,商南縣按照“綠色商南”規劃,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防林等工程“捆綁”實施,謀劃了油桐木本油料林基地、油用牡丹產業園區和退化防護林改造等建設項目,制訂了“十三五”中藥材發展計劃。今年以來,全縣累計投資4200萬元,綠化造林3.25萬畝,建成速生楊基地0.7萬畝,新近打造了后灣、白玉溝等一批鄉村生態旅游新亮點,年產50萬套辦公家具組裝生產線項目落地開建……經濟林木已成為當地的一棵“搖錢樹”,正在撐起商南農民致富增收的新天地。(劉華章 周燁明 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