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眾動嘴說,干部就會跑腿辦。不用托人情,不用遞香煙,代辦員就會在規定工作日將群眾委托的事情辦好,而且各項代辦服務全部免費。”這是洛南縣實施便民服務工程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針對群眾辦事無場所的問題,該縣在縣政務中心設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先后在93個縣直單位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或接待室;在19個鎮建起了便民服務、綜治維穩、財政服務“三大廳”;在381個村(社區)建立了便民服務、綜治維穩、公共服務“三中心”,推行便民服務流程制度,推行“一窗口”受理、“一廳式”辦公、“一站式”服務模式,開通了“12345”便民服務熱線,實現了便民服務網絡的全覆蓋。日前,高耀鎮龍河村青年張亮需要補辦身份證,他通過互聯網打開《洛南政府網》網頁,從“公眾服務”欄目里的“證件辦理”子欄目找到身份證辦理的相關內容,了解了辦理條件、辦理流程、收費標準、辦理地點、辦理時限,然后帶上相關手續順利地辦理了證件。
針對“門難進、人難找、臉難看、事難辦”和服務過程中職責不清、推諉扯皮、服務缺位等問題,該縣建立健全了便民服務《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登記臺賬制》、《服務公開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對群眾辦理事項做到件件有記錄、事事有答復。記者在保安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采訪時,村會計薛印海拿起一個記錄本說:“我這個本子上的代辦事項記得很清楚,為群眾辦事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大而化之、不負責任可不行。”
為解決農村群眾辦事的“最后一步”問題,該縣依托村級服務中心,實行村干部坐班制度,要求全體村干部周一例會研究商討問題,之后每天必須有一名村干部在村委會坐班為村民提供便民服務,群眾隨時到村委會辦事都有人接待。縣上還給每個村委會裝上了固定的“查崗電話”,縣紀委和組織部不定期地進行電話查崗,落實村干部坐班制度的實施,從而搭建起了從城鎮到鄉村“零距離”的便民服務“連心橋”。 (薛海勇 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