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陳伊昕)今日9時,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禮來公司與上訴人常州華生制藥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上訴案。部分外國駐華使節受邀參與旁聽,技術調查官這一角色首次亮相最高人民法院庭審。
作為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的活動之一,公開庭審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來自美國、瑞士、挪威、哥倫比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等國家的駐華使節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部際聯席會議的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到庭旁聽。
最高法邀請外國使節旁聽庭審,并不是頭一回。早在2014年6月,最高法首次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節,旁聽一起涉外股東出資糾紛上訴案。分析認為,這一舉措顯示了中國堅定推進司法公開的信心和決心。而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的公開庭審,則體現了中國知識產權審判對中外當事人平等保護的基本原則。
專家輔助人這一角色現身當日的庭審。據本案的審判長周翔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9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122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在庭審中,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可稱為專家輔助人。專家輔助人出庭對案件所涉及的專業問題提出的意見,視為當事人的陳述。
值得一提的是,技術調查官第一次出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庭上,協助法官向雙方當事人及其專家輔助人就技術問題進行了充分調查,提高技術事實查明的準確性。技術調查官的出庭成為本次庭審的一大亮點。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王闖去年11月曾透露,知識產權法院將探索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調查官制度。技術調查官的職能定位、配置數量、選任條件、管理模式、職權行使等問題,將在相關司法解釋和工作規范中得到明確。
當日,來自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的兩位法律顧問表示,庭審引人關注,律師對法官的尊敬令人欽佩,而在座的旁聽者也能時時刻刻感受到法律工作者的耐心。各駐華使節及旁聽人員對公開透明的庭審程序和法官高超的庭審駕馭能力給予高度評價,并表示期待看到本案最終的判決結果。
該案將由合議庭合議后依法作出裁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