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 陳杭)今年京津冀將完善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協同機制,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區域聯動執法,區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
30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市政府《關于本市2021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去年北京市生態環境全面持續改善
2021年,北京市圓滿完成2021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年度目標任務,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大氣污染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低,細顆粒物(PM2.5)、臭氧濃度分別為33、149微克/立方米,六項主要污染物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288天、占比78.9%,空氣質量改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
同時,北京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密云水庫等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持續達到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100個考核斷面(含國考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70%,無劣Ⅴ類斷面。
此外,北京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聲環境質量基本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連續七年實現改善。
今年將協同區域聯動執法、區域綠色低碳
2022年,北京市將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是突出國家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健全減污降碳協同制度機制,加快推動能源、產業、交通、建筑等領域低碳轉型。推進低碳區域、園區示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
二是突出人民關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實施PM2.5和臭氧(O3)協同治理,開展氮氧化物(NOX)減排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專項行動。深化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加強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齊抓共管,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
三是突出整體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印發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持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
四是突出區域協同,深化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完善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協同機制,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區域聯動執法,區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
五是突出多元共治,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健全領導責任、企業責任、全民行動體系,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