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中國省域城鄉經濟一體化與陜西縣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2015)發布會暨第四屆城鄉發展一體化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討會在西安舉辦。發布會由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永秀智庫經濟管理研究院、陜西省區域經濟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結果表明,陜西83個縣(市)的城鄉發展一體化延續了“關中中上水平,陜北兩極分化,陜南中下水平”的特征。十強縣分別是:神木、府谷、高陵、鳳縣、黃陵、洛川、吳起、韓城、志丹、靖邊,在83個縣中丹鳳排名末位。
指數排名反映2013年水平
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公路交通網密度、有線電視入戶率、農業機械化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農村社會保障覆蓋率等,數據來源為相關統計年鑒2013年的數據,因此反映的是2013年的水平。2008年底,以西北大學教授白永秀為首席專家的研究團隊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部地區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戰略研究”。經過多年研究,其學術觀點多次被轉載,對策建議也被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和西部各級政府采納。自2013年起,該團隊每年都會發布城鄉一體化榜單。該團隊認為,當前陜西縣域城鄉發展一體化尚處于探索階段,各縣(市)應從自身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出發,選擇適宜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模式。
白永秀教授在發布會上表示,經濟如何協調發展?五位一體的小康社會如何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起著決定作用。目前的貧富差距本質上是城鄉差距、是城鄉居民差距,而區域性差距歸根結底同樣是城鄉差距所造成的。因此,報告的發布對于豐富省域和縣域城鄉發展一體化理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于陜西城鄉發展一體化實踐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城鄉發展一體化應因地制宜
該報告還依據陜西各縣的自身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出發,給出了適宜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模式。例如,高陵和戶縣適合大城市拉動型模式,澄城、鳳翔、合陽和洛川適合現代農業拉動型模式,吳起和安塞適合資源產業拉動型模式,清澗適合特色產業拉動型模式,橫山適合綜合優勢拉動型模式,柞水和宜君適合生態旅游拉動型模式等。
當前,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要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釋放農村的增長潛力是題中應有之義;改革走到了攻堅克難的十字路口,破解“三農”問題成為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小康社會進入全面建設期,縮小城鄉差距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的關鍵環節。以上方面,都有賴于對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客觀研判和科學評價。因此,召開本次會議對于豐富省域和縣域城鄉發展一體化理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于推進陜西城鄉發展一體化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劉鴻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