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秦嶺南麓干佑河的源頭,云霧繚繞中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朱家灣,潺潺的河水環村蜿蜒;掩映在山坳綠杪的農家院落不時升起裊裊炊煙……
今年以來,朱家灣村按照“規劃引領、產業融合、經濟發展、農民致富”的總體要求,以國家美麗鄉村為基本定位,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使命、是一場革命,更是一種責任。要以只爭朝夕、你追我趕的精神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商洛市委書記胡潤澤斬釘截鐵地要求。
柞水縣根據朱家灣村當地村情實際,秉承“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創造創新為徑、古樸村落為形”的理念進行規劃設計,重點實施“人居環境改善、產業發展融合、全民素養提升、鄉村文化繁榮、公共服務提升”五大工程,實現“生態美、產業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的“五美”朱家灣。“要做到與山水融合、與文化融合、與產業融合、與景區融合,要尊重自然美、體現差異美。”這是柞水縣委書記陳璇對美麗鄉村規劃所提出的要求。
在朱家灣村,沿途公路兩側的土墻柴扉、籬笆菜隴不由勾起人們對兒時對家鄉的記憶。為突出鄉土特色,讓每個走進朱家灣的人都能記得起鄉愁,柞水縣在設計規劃和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篇一律,就地取材、就地利用,既保持鄉村的特色又節省資金投入。同時,聘請遠見公司全程跟蹤施工,從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悉心指導。在建設中建筑和裝飾材料選用當地農村的石頭、磚瓦、木材、繩索,努力將原生態的秦楚交融的特色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
村支書胡平志講起朱家灣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可喜變化如數家珍:“我們依托村上的生態優勢,重點打造朱家灣入口形象區、紅妙河綜合服務核心區、沁園村新型農業綜合體、花錦園高端民宿區、安德魯西亞風情小鎮五大區域,利用河道空地,修建田園式的漫步長廊,裝上節能燈,可供游客茶余飯后休閑運動,同時已建成8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容納300余社會車輛;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栽花種草,讓人置身于一片美景之中。”據了解,朱家灣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3年內需投入2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近7000萬元。
美麗鄉村建設,農民致富是根本。朱家灣村在產業發展中依托4A級景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和五星級酒店盤谷山莊等旅游項目,建成市級休閑農莊3個,農家樂集群4個,發展農家樂120余戶。為了鼓勵有條件的群眾發展農家樂產業,柞水縣采取農戶自籌、政府補貼的辦法對朱家灣村105戶農家樂進行改造升級,并根據不同游客群體的不同需求打造了以“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級”為代表的高端民宿區,具有食宿、娛樂、休閑功能的升級版農家樂和傳統特色餐飲農家樂。同時,按照保證農民“不失地、不失利、不失業”的原則,實行“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引進企業、利用工商資本改造租賃農房發展農家樂,再聘請農戶作管家管理農家樂,既解決了農家樂改造資金,又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2015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萬元,其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占農村居民現金收入的82%,達到9070元,預計到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將達到1.8萬元。
村美了,民富了,精神境界也不能落后。伴隨著朱家灣村如火如荼的經濟建設,“最美朱家灣人、最美院落、最美文化傳承人、最美產業發展人、最美孝敬老人、最美讀書人、最美宣講人、最美休閑農莊人、最美河長、最美微笑服務之星”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評選活動漸次展開。在朱家灣打造的休閑長廊上,與河岸邊“二十四孝”文化牌交相輝映的,是新立起的“朱家灣村善行義舉榜”。村里每季度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模范典型,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供廣大村民學習。
“山中有村舍,綠樹成蔭;村舍旁有水,水開無聲。朝夕聞鳥鳴,花香四季春……”這是一位柞水詩人對朱家灣村的贊美,也成為美麗鄉村“陜西樣本”的柞水縣朱家灣村的真實寫照。這個依偎在秦嶺南麓干佑河源頭的美麗田園鄉村以她的質樸和熱情翹首以待八方游客。 (圖/文 張珊 戴吉坤 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