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4%,比2007年底提高了2.3個百分點。而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數據,2009年北京全市地方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7.05%,比2007年的91.6%提高了5.45個百分點。據記者了解,一些民間統計也表明,相比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勞動合同簽訂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提高也是勞動合同法立法之初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如今這部法律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簽合同有助保護勞動者權益
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提高帶來積極的連鎖效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勞動合同法將繳納社會保險作為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增強了對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約束力。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提高推動了社會保險的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預計將分別達到2.4億人、3.9億人、1.5億人、1.1億人,其中養老、醫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2007年年底增長了19.4%、74.9%、24%。
農民工耿士京是來自河北農村的鋼筋工班長,帶村里人在北京當鋼筋工。他曾經打過4次欠薪官司,其中三次都沒有勞動合同。由于缺少勞動合同這一能夠證明勞動關系和酬薪約定的有力證據,耿士京維權時費了很大周折,即使打贏了官司,對方在給錢時還要再討價還價克扣一部分。如今,他在承攬工程時,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用工單位與他們所有人簽訂勞動合同,最近一年多來,他們沒再被欠薪。
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對建立和諧勞動關系非常不利。曾經參與勞動合同法立法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法教研室主任王向前告訴記者,沒有勞動合同,意味著勞動雙方的權利義務缺乏明確的約定,只是口頭約定很容易產生勞動爭議。而如果有了勞動合同,雙方就會自覺履行合同,爭議就會減少很多。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時福茂告訴記者,沒有勞動合同,勞動者維權缺乏最重要的證據,有很多勞動者因為無法證明與單位有勞動關系而無法打贏官司,對勞動者權益危害非常大。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提高,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將大大提高。
懲罰機制促企業主動簽合同
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提高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律規定了嚴厲的懲罰機制。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李國慶(化名)是北京市海淀區一家電子企業的負責人,他剛剛遭遇的一場勞動官司使他意識到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性。他們公司一共四五十號人,從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他一直沒把勞動合同法放在心上,也沒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大家一直也都相安無事。
不久前,一名工作了五個多月的員工將公司告了,原因是公司在對這名員工進行了多方考察并調換崗位之后,最后感覺他不適合在本單位工作,提出辭退。這名員工不服,他申請仲裁的理由是不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和無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賠償金。這名員工平時的工資是2000多元,他的各項訴求加起來達到20000多元。
得知這名員工去申請仲裁,李國慶在咨詢了專家后,第二天就與全體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
這是一起典型案例,勞動合同法對于不簽勞動合同者的嚴厲懲罰,通過勞動者的自覺維權體現出來。專家稱這也是勞動合同簽訂率提高最根本的原因。法律賦予了勞動者更多的權利保障,維權成本大大降低,勞動者維權自覺性提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勞動者認為,現在仲裁也免費了,不用花錢就能打勞動官司,有這么好的政策,為什么不主動去維護自己的勞動權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