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鑫 李治軍 王翔
5月19日,來到商南縣過風樓鎮小栗園村小溝組,田野里的包谷、馬鈴薯和中藥材蒼術苗翠綠連成一片;一塊三四畝大的葡萄園里,綠色的藤蔓已有米把高,有的纏繞著水泥柱,到處生機勃勃。旁邊的一戶庭院里,村黨支部書記羅才章、鎮上包村干部李合發、產業大戶徐兆群等五六人正圍坐在一起,討論著流轉土地的事。
“流轉后,村里的沃滋源公司負責產業的總體規劃,村里的5家合作社負責具體實施,探索用參股的形式發展草莓、鮮雜果、中藥材葛根和蔬菜。”村支書羅才章向筆者介紹,“全村12個村民小組,本次流轉的有9個組五六百畝,涉及農戶200多戶。”該村預計今年一共能流轉900余畝土地,并與縣河口村連片規劃、連片種植、連片發展,主要發展葛根、蒼術、白芨等中藥材。
像這個村一樣,在產業扶貧中,商南縣過風樓鎮科學規劃布局,突出“三大帶動”,著力發展產業,打造貧困群眾增收的最堅實支撐。
因村制宜做規劃
過風樓鎮有13個村(社區)、234個村民小組,共6393戶、22679人,目前在冊貧困人口為1853戶、5826人。貧困人口基數大、分布廣,致貧原因復雜、主動脫貧動力不足。
去年年初以來,該鎮結合商南縣大力推行的“四借四還”模式,提出了“香菇+”的產業脫貧思路,謀劃實施產業項目34個,著力發展香菇、核桃、茶葉、生豬、土蜂蜜等支柱產業,力爭使村村有增收項目、戶戶有致富門路。其中,香菇產業立足打造“秦嶺香菇小鎮”目標,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建立13個香菇生產基地和龍山香菇交易市場,其中200萬袋基地2個、100萬袋基地3個、50萬袋基地8個。
在產業規劃和布局上,過風樓鎮按照短、中、長相結合的思路,“優”字當頭,因村制宜、科學確定。短期產業以香菇為主,在全鎮13個村社區均重點發展;中期以在徐家店社區發展茶葉為主,在雙垣等村發展核桃;長期產業除了在小栗園等村發展葛根、白芨、連翹等中藥材外,重點著眼“一江一河”流域,按照商南縣提出的“茶香菌好、果優蜜甜”的特色農業方向,結合全域旅游和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規劃在丹江流域7個村建設2個鮮雜果農業產業園,在耀嶺河流域6個村建設1個生態農業產業園。
三大帶動促落實
要想把脫貧產業發展好、讓貧困戶真正得實惠、見效益、穩增收,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過風樓鎮實施“三大帶動”戰略,強力引領、強勁推動、強勢發展。
實施黨建帶動。該鎮黨委始終把產業作為脫貧的“一號工程”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當好產業發展“總指揮”。從調研到謀劃、到產業實施、再到成效觀摩展示,該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總是身體力行抓點示范,積極踐行“黨建引領、實干興鎮”的諾言。今年春節收假后第一天,鎮黨委專題研究的工作是脫貧攻堅,而重點之一就是解決該鎮水溝片區6個貧困村(社區)產業發展滯后問題,并推出“三傾斜”舉措促進該區域產業發展。按照商南縣“黨建+脫貧”要求,該鎮每周都將脫貧攻堅,特別是產業脫貧作為重點工作抓落實、抓推進,并創新開展了“百日會戰”“兩聯兩推”等主題黨建活動,搭建新載體,力促脫貧產業發展。其中,開展的“兩聯兩推”活動促使全鎮9個黨支部分別與水溝片區6個貧困村結對聯建,落實產業發展項目17個。
同步,該鎮13個村社區黨支部個個不甘落后,積極牽頭發展脫貧產業,涌現出耀嶺河村、柳樹灣村、小栗園村等抓產業脫貧的先進黨支部。村級黨組織還積極調動支部黨員投身脫貧產業發展,爭當“致富領頭雁”。30歲的柳樹灣村黨員劉海寶,去年種了40畝西瓜,凈賺了10多萬元;今年不僅種西瓜,還種了桃樹12畝、大櫻桃10畝,形成一個五六十畝的采摘園,加之新建了滴灌設施,不用人工澆水,今年的利潤有望翻番,并穩定帶動8名貧困戶勞力務工。
實施合作社帶動。針對大多數貧困戶缺經濟頭腦、缺資金,不懂技術、市場等情況,該鎮圍繞土雞、土蜂、生豬等養殖業,核桃、茶葉等種植業,香菇栽培和電商等產業,積極組建合作社,以資金、設備、勞務等入股方式重點吸納貧困戶為社員,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該鎮共有合作社37個,帶動貧困戶674戶2117人,投入發展資金6000多萬元,新建產業示范基地7個。
實施經濟能人帶動。積極挖掘各村社區觀念新、見識廣、頭腦活、敢于闖的“經濟能人”,采取思路引導、政府扶持、過程服務等方式促使他們瞄準市場、精選項目,大力發展脫貧產業,為貧困戶培訓種植、養殖、食用菌栽培、加工等實用技術,吸納貧困戶或入股、或務工,形成有力的輻射帶動。
你追我趕好勢頭
在過風樓鎮小栗園村,除了當前正在流轉土地發展特色產業外,去年栽植的20畝草莓早已見效,大櫻桃、李梅等水雜果發展到150畝,種植蒼術、黃精各100畝。該村還與陜西眾森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同,規劃在該村規模化發展中藥材葛根,由對方提供技術、以保底價回收。這些產業將覆蓋貧困戶91戶。
耀嶺河村利用“借袋還菇”定點基地的優勢,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今年春季用3臺裝袋機到千家坪等5個村,上門為貧困戶裝香菇袋,種植香菇100萬袋,涉及貧困戶120戶。
縣河口村創新種植的反季節香菇今年取得巨大收益,這使得香菇種植加工技術又上一個臺階,目前“夏菇”的市場收益大好,這也成為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八里坡村立足建設中藥材基地目標,已發展連翹140畝、白芨200畝、黃精50畝、蒼術50畝,吸納貧困戶42戶。
瞄準既定目標,依托“三大帶動”,如今,過風樓鎮的13個村、社區脫貧產業發展正你追我趕、勢頭喜人,產業的脫貧效益亦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