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海茫崖3月30日電 (記者 李江寧)30日,青海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金融支持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銀企對接會。通過進一步完善銀企合作長效機制,實現文旅經濟、金融普惠、企業發展互利共贏。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馬建立介紹說,近三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加強政銀企協作,出臺政策30余項,累計實施文化旅游及涉旅項目1400余個,累計完成投資726億元。先后與十余家省內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多次召開紓困幫扶對接會議,累計向省內金融機構推送全省文旅行業意向貸款企業和項目389個,融資需求115億元,促成合作項目100余個,助企融資近20億元。
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壯美、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姿多彩,許多文化旅游資源被譽為“中國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在青海,獨特的風景和資源優勢,讓自駕游備受歡迎。全域旅游的發展更是讓各地將豐富的人文、自然、民族文化資源變成旅游產品,形式多樣的自駕游、生態游、鄉村旅游、民俗游讓青海旅游不斷呈現良好態勢。
文化和旅游產業在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促進消費擴大內需、豐富人民群眾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旅游業受后疫情沖擊和宏觀形勢影響,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等諸多發展困難,需要金融機構強化對文旅企業的金融支持,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文化和旅游領域,更好地滿足文旅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著力緩解文化旅游業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穩預期壓力,為廣大文旅企業渡過現階段難關、盡快恢復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穩住行業基本盤,進一步增強行業發展信心。
“金融機構與企業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在‘錦上添花’的同時多‘雪中送炭’。特別是針對發展前景好、有穩定市場,但暫時困難的文旅企業,要多伸一把手,多出一點力。文旅產業是綜合性產業,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金融機構要站位全局、立足長遠來為文旅企業服好務。”馬建立表示。
青海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海文旅產業小、弱、散的特點也是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青海省各金融機構要盡力爭取總行在信貸資金和審批權限上的支持。創造性地把各項政策用足用活,不斷深挖潛力,積極拓展籌措信貸資金渠道,幫助文旅企業渡過難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