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7日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2024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榜單揭曉,汝州溫泉舊石器時代遺址、靈寶北陽平仰韶文化遺址、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等十個考古項目入選。
此次參選考古項目時代橫跨舊石器時代至宋元時期,凸顯出河南地區從史前到歷史時期的連續性和發展性。
其中,汝州溫泉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手斧、薄刃斧、手鎬、大型石刀等阿舍利技術工具組合,為中原地區首次發現,為研究我國南北方舊石器工業技術體系、阿舍利技術傳播與演變、現代人起源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重要材料。
靈寶北陽平仰韶文化遺址發現壕溝、房址、陶窯、窖穴等遺跡,表明鑄鼎原遺址群在仰韶文化中期率先進入初期古國時代。
偃師古城村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的壕溝和夯土墻基,為探索二里頭遺址的范圍、規模等提供新的研究材料,使二里頭遺址作為早期國家的都城要素更加完備。
鄭州商城遺址書院街北片區發現灰坑、墓葬、水井、房址、夯土基址和陶窯等,其中以二里崗文化時期和唐宋金元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有力證明鄭州是從商代到明清一直延續使用的城市,是古今疊壓型城市遺址的典型代表。
鄭州崗崔商代遺址發現有白家莊期聚落中心居址區、制陶作坊區,以及墓葬30余座、灰坑670余處,為研究商代建筑形態的演化和該時期一般平民的墓葬形制、葬制葬俗、人群來源提供新材料。
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干道和王陵區祭祀遺存及老六莊族邑遺址,探明殷墟洹河北岸地區縱橫交織的干道網絡以及溝渠,填補該區域大型線性遺跡的空白,搭起了大邑商都城空間的骨干框架。
西平丁寨商周之際墓地,結合出土青銅器銘文判斷,該墓地應屬于“文”或“文夏”族墓地,為傳世“文夏父丁”銘銅器提供了最可能的出土地,對研究商代晚期對南土的經營、商周更替等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洛陽東周王城七里河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發現夯土建筑基址、房址、窯址和灰坑等遺跡,出土的“藺”字錢范、“公”字陶量,為研究東周王城的城市布局、手工業制作流程、鑄造管理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考古資料。
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首次發現秦漢時期鐘虡遺址,為該類建筑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柱礎石上發現“元嘉二年”(東漢桓帝年號)題記,為確認陵主為漢桓帝劉志提供直接證據。
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考古發掘結果顯示,景龍門夯筑、磚墻砌造等工藝與《營造法式》壕寨、磚作制度相符,可視為北宋晚期官式建筑的典范。遺址考古發現的唐代至明代不同時期城墻及建筑遺存地層關系明確,時代特征明顯,清晰揭示了開封從唐代汴州城到五代、北宋、金代都城,再到明代府城的歷史變遷過程,為研究中華文明延續性發展提供了重要實物材料。 (記者 韓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