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藍瓶鈣”廣告而聞名的三精制藥,一度收益不菲;但隨著廣告效應的衰減,三精制藥去年花了4億多元廣告費,卻僅賺來600多萬的利潤。
數據顯示,去年三精制藥支出的廣告費為4.31億元,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646萬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527萬元;廣告的神奇效果不僅完全喪失,反而成了拖累業績的無底洞。
2004年,三精制藥實施“藍瓶差異化營銷策略”,利用專利包裝“藍色玻璃瓶”幫助消費者建立識別符號,同時大打廣告以及會議營銷,兩者費用直線上升。
有資料顯示,從2010年至2012年,三精制藥的銷售費用分別為8.44億元、9.97億元和12億元;其廣告費用分別為4.6億元、5.09億元和5.05億元。2010年至2012年,公司的會務費也從6849萬元升至1.68億元。年報顯示,三精制藥2010年到2012年的凈利潤分別是3.33億元、3.98億元、3.63億元。
但廣告費用對凈利潤的貢獻在2013年出現陡降。三精制藥2013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1.77億元,同比下滑21.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6萬元,同比下滑98.23%;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2527萬元,同比下滑107%。
2010年至2012年三精制藥的廣告費不到凈利潤的兩倍,但到2013年,廣告費用高達凈利潤的66倍以上。
三精制藥原有的贏利模式遭到了挑戰,盡管去年銷售費用也同比出現下降,但與凈利潤的大幅下滑比較堪稱小巫見大巫。其中去年的廣告費為4.31億元,同比2012年的5.05億元減少7400萬元,下滑14%。公司的會務費為1.01億元,同比2012年的1.68億元,減少670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消費者購買藥品理性程度的加強,三精制藥目前這種“廣告+開會”的營銷模式面臨著眾多挑戰,未來能否實現業績提升還存在著不確定性。
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新聞鏈接
千余家上市公司共花費廣告費603.85億元
據證券日報統計,2013年上市公司年報已披露完畢,去年有1195家公司在年報中公布了廣告費明細,上述千余家公司共花費廣告費603.85億元,而2012年,也是這些公司共花費廣告費518.82億元,同比增長16.39%;去年上述千余家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615.89億元,而2012年的凈利潤為3170.28億元,同比增長14.06%。
廣告投入歷來是很多上市公司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部分公司動輒投入不菲的廣告費用以換取利潤,有的很成功,但有些公司卻因投入高額的廣告費稀釋了利潤。有業內人士指出,廣告過度投放不一定能達到理想效果,僅靠高額營銷費用很難長期支撐企業與品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