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在實施陜南移民搬遷過程中,既重“安居”,更重“樂業”,將搬遷與致富同步謀劃,同步推進,走出了一條具有商洛特色的搬遷致富新路子。“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移民搬遷9.2萬戶34.9萬人,實現穩定轉移就業9.6萬人。
自2011年實施以來,商洛市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大膽探索實踐,多渠道拓展就業,解決搬遷戶的增收致富問題。該市把移民搬遷與現代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新型農村社區和精品旅游景區建設相結合,逐安置點、逐搬遷戶制定產業發展計劃,落實項目和資金,扶持發展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商貿餐飲、交通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實現園區發展與搬遷戶就業互利共贏。鎮安云蓋寺鎮在花園社區配建中小企業孵化園,解決搬遷戶就業1000余人。商南、山陽、柞水等縣依托精品旅游景區,引導搬遷戶發展旅游商品及農家樂。市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培育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移民搬遷,依托園區龍頭企業,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搬遷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拓寬了搬遷群眾增收渠道。目前,在搬遷安置點周邊已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7個。各縣區還充分運用雨露計劃、人人技能工程等載體,逐搬遷對象開展種養殖、加工、建筑、電子等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搬遷群眾的致富技能。2015年,全市已培訓搬遷戶3.2萬人次,12個工業園區300多家企業安置搬遷戶1.3萬人,新建特色產業基地12個,發展農家樂1200戶,解決就業1.4萬余人,基本形成了搬遷點有穩定產業、搬遷戶能穩定就業。
商洛在探索中實施的“兩災兩困戶”搬遷、5000戶大型縣域集中安置區、移民搬遷精細化管理等成功經驗,已成為陜南移民搬遷的“示范樣本”。 (張明 李嵐)